臺南市安平區漁光島

臺南市安平區漁光島

地形
平原
地區
南部
產業類型
漁業
族群
福佬

地區簡介

漁光島位於臺南市安平區西側海濱,舊名為「三鯤鯓」,為早期台江內海七個沙洲之一。19世紀後半,始有各地居民遷移至此開墾定居,以李、林、洪、邱四大家族為主。他們在島上從事近海漁撈與養殖漁業,尤以虱目魚苗培育與外海牡蠣養殖最為出名。1970年代海濱秋茂園開發,帶來大量觀光人潮。秋茂園沒落後,近五年來政府透過國慶煙火、藝術節的舉辦積極振興觀光,再加上地形優勢,更讓漁光島成為風帆、衝浪、戲水踏浪等水上活動的熱門去處。然而,島上過半土地為國有財產署、林務局、港務公司、市政府所持有的國有地,多次的徵收重創了傳統魚塭養殖業,種種嚴格管制也對居民生活與觀光發展造成劇烈影響。土地使用爭議可說是漁光島最關鍵的重要課題。

在地風貌

土地
物產
人文
在地風貌 > 土地
漁光島海灘
安平地區由於地理位置緣故,外海風浪強大,甚至流傳「基隆雨、新竹風、安平湧」的俗語。但漁光島因南北均有海堤作為屏障,西側沙灘一年四季皆適合從事游泳、衝浪、風帆等水上活動,為台南沿海著名的海灘景點,也是台灣最重要的帆船訓練基地。
在地風貌 > 土地
防風林
漁光島自日治時期以來就種植許多木麻黃作為防風、防沙之用,形成獨特的森林景觀,木麻黃也成為此一沿海區域重要的材薪資源。然而,由於地處濱海,每當颱風侵襲都會導致大量木麻黃傾倒,造成交通出入不便。此外,防風林為農委會林務局所管,但地方治理機關卻是市政府,隨著觀光活動增多,烤肉行為、流動攤販的管理也成為政府機關、商人、居民之間衝突的來源。
在地風貌 > 物產
牡蠣
漁光島上本有利⽤潮間帶「插蚵架」的養殖活動,但安平新港開發後,原有的潮間帶已經陸化,現改以外海放「蚵棚」進行養殖。⽬前有四個業主,只有一位是當地人,其餘皆是外地⼈。當地居⺠與養蚵業的關聯多半以雇⼯的⽅式參與剝蚵。業主多從嘉義布袋購買「中蚵」,在漁光島養⾄「成蚵」後販售給市場。
在地風貌 > 物產
鯤鯓苗
漁光島傳統產業以近岸漁撈及養殖漁業為生,早期90%的⼈⼝都從事⽔產養殖。養殖項目包含虱目魚苗、牡蠣、龍鬚菜等,其中以虱目魚苗最為聞名,有「鯤鯓苗」的別稱,供應南台灣成魚養殖業者。然而,1990年代安平港務局為開拓港道而徵收東側魚塭用地後,該產業已逐漸式微,島上只剩下零星的⿂塭散佈。
在地風貌 > 人文
天宮壇
漁光島上的傳統宗教幾無媽祖、觀音、玄天上帝等「正神」,而是「水流公」所衍化而來的王爺信仰。這些王爺與出海航行和漁民收穫息息相關,常常會託夢報漁訊給漁民。島上林、李、魏、洪、邱、王等六大宗族各有自己的家廟。其中,李氏所建的「天宮壇」逐漸演變為島上公廟。天宮壇以田府元帥為主神,1953年建公廳,後再建廟宇。漁光島屬於「安平十角頭」之一,大天后宮每四年繞境一次,漁光島都是第一站,必定會駐駕天宮壇。
在地風貌 > 人文
青草茶
漁光島上植有大片防風林,居民會在樹林中採集原生青草,熬煮成青草茶擺攤販賣,內含臺灣蔘仔、無根草、恰查某、一枝香、黃花草、薄荷、桑葉等七味青草,風味獨特、清涼消暑。1980年代為觀光名勝秋茂園的全盛時期,許多居民會在園外擺設攤子販賣青草茶、茶葉蛋等商品。近年來觀光重心轉移,居民也改在島內主要道路與假日市集擺攤。

博覽藏品

豐富藏品盡收眼底,授權開放歡迎使用

20210405_日式風格房屋03
20210405_日式風格房屋03
臺南市安平區漁光里
20210405_春山外古書店
20210405_春山外古書店
臺南市安平區漁光里
20210405_社頭公車站牌
20210405_社頭公車站牌
臺南市安平區漁光里
20210405_房屋彩繪02
20210405_房屋彩繪02
臺南市安平區漁光里
房屋彩繪
房屋彩繪
臺南市安平區漁光里
坤龍壇
坤龍壇
臺南市安平區漁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