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地區

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地區

地形
平原
地區
北部
產業類型
漁業
族群
福佬

地區簡介

南方澳地區位於臺灣東北角,由蘇澳灣南方岬角開闢而成。因為有寒暖流交會,帶來豐富漁業資源如鯊、鮪、鯖、鰺科魚類,創造財富。南方澳的特殊性,除了日治以來國家政經資源的投入之外,海洋經濟流動、開放性質,讓南方澳漁港持續地吸引來自他處的人群,促成地方社會多元混雜的人群結構。當地生計活動也都與海洋漁業有關,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如造船、船舶電機、漁具行、水產加工廠等,或是販賣海產加工品的海產一條街、海鮮餐廳等。隨著東南亞籍人口的增長,販賣東南亞食品和物品的小吃店、雜貨店,或租賃給外籍漁工居住的宿舍和房屋等,也變成南方澳新興的街景景觀。

在地風貌

土地
物產
人文
在地風貌 > 土地
南方澳漁港
宜蘭縣蘇澳鎮南方澳漁港,位於台灣東北角,是由蘇澳灣南方岬角開闢而成。蘇澳灣鄰近海域,因為有寒暖流交會,形成了漁場學裡所說的潮境漁場,帶來豐富漁業資源如鯊、鮪、鯖、鰺科魚類。「南方澳漁港」包含三道船渠,依開鑿先後稱呼為第一漁港、第二漁港、第三漁港,三座港灣的挖鑿,都反應了當時海洋漁業政策環境和施行重點。此照片由南往北,呈現南方澳漁港坐落在蘇澳灣的地理環境。
在地風貌 > 土地
內埤海灘情人灣
觀光旅遊風氣日盛,南方澳漁港外側的豆腐岬遊憩區,沿著海濱往南到內埤海灘,在2007年納入交通部觀光局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豆腐岬的水上活動,包含浮潛、衝浪、單槳衝浪等。相對於此,南方澳居民的私家海灣「內埤海灣」顯得靜謐與樸實,漁港外側以沙丘堤岸與太平洋相隔,面對太平洋的沙丘,背山面海的地形,可欣賞旭日東昇,吸引許多情侶來此,故又被稱「情人灣」。
在地風貌 > 物產
鯖魚
台灣人最早開始抓鯖魚,並不是為了直接拿來吃,而是為了釣鯊魚和鮪魚用的。1930年代作為鯊鮪漁業魚餌的經濟價值遠高於民生食用,因此當時鯖魚鮮少流入民生市場。曾經名貴、吃不起的鯖魚,如今成為經濟實惠、物美價廉常見的日式烤鯖魚,或變成提供台灣人蛋白質來源的鯖魚罐頭。台灣鯖魚資源最豐沛的地方莫過於東北部海域,其中有9成以上的鯖魚產自南方澳漁港。
在地風貌 > 物產
延繩釣
1930年代南方澳的鯊鮪漁業蒸蒸日上,但魚餌卻極度缺乏,甚至需遠從台南運虱目魚以滿足鯊鮪魚延繩釣的需求。為穩定餌料,日本水產官靈機一動,當蘇澳外海的鯖魚一抓上來後,便轉手賣出給鯊鮪釣漁船做魚餌。如此一來,不僅穩定餌料來源,且節省運輸成本,又能充分發揮海洋資源,於是乎,以小型延繩釣抓鯖魚的漁業,就在南方澳開始發展起來了。
在地風貌 > 人文
昭安宮公籤
南方澳有各種人民團體,不同性質的結群,反映了地方社會生活的特點,例如依據漁業別的結群,反映追求相近的經濟利益,又例如宗教相關的結群,則反映人們精神意向。昭安廟宇的海路公籤,呈現上述兩種結群的交集,海路是漁民結群的基礎分類方式之一,昭安宮作為地方群眾信仰中心,其設置的公籤,有別於農村,則反映了漁村/漁港社會的特點。
在地風貌 > 人文
鯖魚季
在地方文史工作者經年累月的努力下,南方澳文化生活面向,處處可見試圖將漁村傳統文化,創新、推廣,且融合至現代社會生活中。圖為宜蘭縣討海文化保育協會所策畫的大鯖魚燈籠,在與地方政府共同合辦的鯖魚文化季中,環繞漁港踩街,並在廟宇前,向廟裡神明禮拜。
在地風貌 > 人文
東南亞移工
隨著海洋漁業經濟漸出現勞動力缺口,先是開放陸籍漁工,而後開放來自東南亞的漁工,其中較為大宗的菲律賓漁工、印尼漁工。隨著東南亞籍人口的增長,販賣東南亞食品和物品的小吃店與雜貨店,提供電信卡和國際匯兌服務的店家,租賃給外籍漁工居住的宿舍和房屋,主客為東南亞移工的24小時洗衣乾衣店,也變成南方澳新興的街景景觀。

特色展覽

用一個個的展覽,述說農村地方的動人故事

鯖近南方澳:人海共生的哲學

在宜蘭縣蘇澳鎮東南方的一角,僅有兩平方公里大的南方澳孕育出深厚的漁業文化,討海成為南方澳居民重要的生計來源,也造就出其虔誠的媽祖信仰、感謝大自然帶來漁獲的鯖魚祭,以及令南方澳居民驕傲的在地美食與景致。本展覽將走進南方澳,探索南方澳與鯖魚祭的連結,帶領各位體悟南方澳居民與海共生的哲學

博覽藏品

豐富藏品盡收眼底,授權開放歡迎使用

鯖魚祭_鯖魚火化
鯖魚祭_鯖魚火化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鯖魚季_啟程內埤
鯖魚季_啟程內埤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鯖魚節舞台與活動
鯖魚節舞台與活動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街邊吻仔魚買賣
街邊吻仔魚買賣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南方澳保安林界
南方澳保安林界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祝大漁產品 白帶魚卷
祝大漁產品 白帶魚卷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祝大漁產品 嬌澳蝦餅
祝大漁產品 嬌澳蝦餅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祝大漁產品 蝦乖乖
祝大漁產品 蝦乖乖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