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

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

地形
平原
地區
中部
產業類型
混合

地區簡介

位處西濱舊濁水溪出海口的海埔地,「風頭水尾」的福寶村,臺中、彰化各地移民於20世紀上半葉,散庄遷村,或跟隨實業家謝慶的開發集團來到這片地力不佳、風災水患頻仍之處,發展農漁生計,開展他們的新天地。甘蔗種植和酪農經營,隨著戰後官方的經濟政策制定,成為福寶村先後的指標產業,其中,又以1969年的中秋海水倒灌事件做為產業轉變的分水嶺。福寶作為現今臺灣的四大酪農產業區,且社區街景的彩繪與濱海溼地的生態多樣性,不啻係先民開展的「福天寶地」,也是「乳牛的故鄉,水鳥的天堂」的此在之處。

在地風貌

土地
物產
人文
在地風貌 > 土地
舊濁水溪
東螺溪是濁水溪三大分流之一,依照每個時期與地區的不同,又稱舊濁水溪、北斗溪或麥嶼厝溪,總長約34公里,發源自彰化縣溪州鄉下水埔,沿途彰化縣境內北斗、田尾、埤頭、二林、溪湖、埔鹽等鄉鎮,並於福興鄉福寶村與二港村交界處出海。由於鄰近出海口,因此孕育出豐富的自然生態與地理景觀,包括紅樹林、水鳥、魚蝦、螃蟹等。
在地風貌 > 土地
福寶橋
福寶村被麥嶼厝溪分為東西兩聚落,在麥嶼厝溪東側為海翁窟,開發較早;西側為溪仔外,昭和12年(1937)由鹿港頂番婆頭崙埔人謝慶開發,又稱謝慶農場。光復後由臺糖公司接收,民國37年(1948)成立福寶甘蔗合作農場,民國62年(1973)在此處設立酪農專業區。早期聯繫兩聚落為竹子、木材及木板搭建的小橋,後來才改用水泥,近年來橋墩整修並加以彩繪,便選擇具代表意義的乳牛斑紋作為意象。
在地風貌 > 土地
福寶藍晒圖
福興鄉為全臺最集中的酪農區,民國103年(2014)福寶村村長黃耀輝為了打造出乳牛的意象,與兒子一起將村內房舍建築的外牆重新漆上明亮的色彩,請來曾參與臺南藍曬圖繪製工作的卓永和一同參與,在村民共同協助下,開創出只屬於福寶村的藍曬圖。不同於臺南藍曬圖,在設計上結合立體線條勾勒出的空間,再搭配半內嵌的傢俱做裝飾,福寶村的藍曬圖更有互動性。
在地風貌 > 物產
文蛤
文蛤,俗稱粉蟯或蚶仔,是臺灣重要的食用貝類之一,早期放養於臺灣西岸各河口淡海水交界處,福寶村位於福興鄉溪北隅之舊濁水溪出口處,是名符其實的風頭水尾地區。當地居民多以採集牡蠣及文蛤等海底棲生物為業,直到1970年代左右,文蛤才逐漸改為魚塭養殖。近年來配合生態旅遊,更開放遊客至潮間帶及養殖區進行當地生產活動的體驗。
在地風貌 > 物產
乳牛
福興鄉為全臺四大酪農區之一,酪農戶幾乎聚集在福寶村。民國62年(1973)政府推動「加速農村建設計畫」並以福寶甘蔗合作農場為中心劃定酪農專業區,期望能改善本地農民生活。發展至今,酪農戶多已由第二代接手,不僅增加乳牛頭數、擴大飼養規模,更擴建牛舍、引進現代化技術與機械,將牧場經營得有聲有色。
在地風貌 > 人文
媽祖遶境隊伍
遶境又稱「遊行」、「遊境」、「出巡」、「巡境」,指本境眾善信從神殿內迎請該境神明的神像,安奉於神轎,代表神明降臨人間巡視,從廟宇出發巡行境內的街道,民眾即跟著隊伍隨香,沿途各家戶則擺香案祭拜,祈求合境平安。當地交管的福寶巡守隊員與操演神將的在地青少年,路經過住戶持香祭拜結束後,便會將神將人偶及其法器道具放回貨車後廂,人員也上車,到下一戶準備祭拜。
在地風貌 > 人文
聖后宮
聖后宮為溪仔外的庄頭廟,主祀神天上聖母(媽祖),係由溪仔外開墾者謝慶前往鹿港天后宮分靈而來,早期湄洲媽祖神尊供奉在溪仔外的謝慶自宅並為庄民墾戶共同參拜。民國74年(1985),原木造的參拜處破損,經廟務決議,信眾出資興建新廟,名為聖后宮。廟慶約在每年農曆3月23日左右,採三年輪流遶境的模式並前往鹿港天后宮進香,以及10月上旬左右的做平安。

特色展覽

用一個個的展覽,述說農村地方的動人故事

牛轉乾坤

如何從風頭水尾成為乳牛故鄉

博覽藏品

豐富藏品盡收眼底,授權開放歡迎使用

福寶村地圖疊圖_日治地形圖(1921)
福寶村地圖疊圖_日治地形圖(1921)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福寶村地圖疊圖_日治臺灣堡圖(明治版1904年)
福寶村地圖疊圖_日治臺灣堡圖(明治版1904年)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福寶村地圖疊圖_臺灣經建2版地形圖(1993)
福寶村地圖疊圖_臺灣經建2版地形圖(1993)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福寶村地圖疊圖_美軍地形圖(1944)
福寶村地圖疊圖_美軍地形圖(1944)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I LOVE FB」我愛福寶
「I LOVE FB」我愛福寶
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
福寶村畜牧場牛舍
福寶村畜牧場牛舍
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
福寶社區彩繪
福寶社區彩繪
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
福寶藍晒圖
福寶藍晒圖
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