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溪州鄉大庄村

彰化縣溪州鄉大庄村

地形
平原
地區
中部
產業類型
混合
族群
福佬

地區簡介

原為濁水溪(西螺溪)下游與舊濁水溪(東螺溪)的分水口,早年河道不定,屬易氾濫的浮覆地。莿仔埤圳為清乾隆時期建造的民設水利設施,至日治時期列為官設埤圳。1920年濁水溪堤防建造後,開始穩定村落農業發展。經濁水溪灌溉,夾帶的沖積土壤為村落農耕條件良好的「黑土」。甘蔗、芭樂及馬拉巴栗分別為早期與晚近的經濟作物,堤防外河川地亦為農民承租與撿拾國軍砲殼之處。本庄與松腳巷分屬不同的庄頭,邊界鮮明。近年大庄社區辦理共餐活動,自各界挹注資源。清康熙後期(1715)至戰後1945年的濁水溪治理時期:莿仔埤圳、戊戌大水災、濁水溪堤防、堤防外強制遷村、稻作與紅甘蔗。 1945年至1980年代的衝突與分村時期:國軍砲陣地及流彈誤擊、退輔會與彰化大同農場的河川地接收、族群隔閡與分村、集體遷村陳情、漂流木與砲殼撿拾。1980年代至今的經濟作物時期:堤防水泥化、芭樂與馬拉巴栗轉作、馬拉巴栗分工、甘蔗業沒落、「中科四期搶水事件」、大庄社區共餐。

在地風貌

土地
物產
人文
在地風貌 > 土地
馬拉巴栗園
大庄村的馬拉巴栗為當地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於2001、2002年間在大庄周邊種植馬拉巴栗,外銷的貨櫃數全盛時期為一年數百個貨櫃。在現今大庄村內依然可見許多馬拉巴栗園,通常會三四株種在一起,在固定時間內將其編成辮狀,待其長大後就是市面上常見的辮子狀發財樹。
在地風貌 > 土地
芭樂園
芭樂為大庄村的生計活動之一,主要以珍珠芭樂及水晶芭樂為主,另外少數會有種植鑽石芭樂(無仔芭樂)。當地的芭樂農依其產季,在開花、縮果、包幼果等不同階段進行芭樂園的果樹管理。大庄村的土地均為濁水溪沖積平原之壤土層,土層中含有各類微量元素,如鉀、鎂、鐵及硼,因此果樹生長良好,籽少、果肉厚、質脆、香甜多汁。
在地風貌 > 物產
馬拉巴栗
馬拉巴栗,又名發財樹屬於喬木類植物。在台灣馬拉巴栗為觀賞類植物,農民在種植階段會將其編辮,因而在市面上才會常見到辮子狀的樹幹。在大庄村內種植馬拉巴栗的農民,不分性別,都有編織苗木的技術。編織時,以二到三人為一組進行分苗、綁苗和編苗。
在地風貌 > 物產
芭樂
芭樂為大庄村的生計活動之一,主要品種為珍珠芭樂、水晶芭樂,籽少、果肉厚、質脆、香甜多汁。每年5月期間,有零星的大庄村民前來管理他們在堤外的田,其中有三位中老年的大庄女農(都是資深芭樂種植)相約來包五月的珍珠芭樂幼果,等待三個月(或一個半月)後的採收。
在地風貌 > 人文
本庄拜溪墘信眾參香
每年農曆七月中旬,大庄本庄的「拜溪墘」(或稱為稱為「普大岸」或「普溪墘」),大庄村位於濁水溪畔早年尚未築起提防時經常河水氾濫,因此每當七月中旬,村民都會聚集於溪畔邊祈求風調雨順,當日上午庄內信眾各自準備供品與紙錢,帶著擔子、菜籃或箱子,(騎車)至廟前堤防上祭拜。
在地風貌 > 人文
開天宮廟前玩象棋的村民
大庄本庄的開天宮,主祀玄天上帝,南投松柏嶺分靈而來,開天宮座落於溪州鄉大庄村東橫巷二之一號,地處濁水溪堤防旁,為村民主要聚集地下午時段居民會在廟前玩著象棋麻將的休閒活動,除此之外廟旁空間也作為社區發展中心之用。

特色展覽

用一個個的展覽,述說農村地方的動人故事

伴水與土 : 大庄村的故事

位於濁水溪畔的大庄村,是彰化縣溪洲鄉東側的村落。
當地有個讓臺灣獨佔全球市場的經濟作物—「發財樹」。
大庄村的水土承載著發財樹的生命史,也向我們道出屬於大庄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