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展覽
用一個個的展覽,述說農村地方的動人故事
伴水與土 : 大庄村的故事
位於濁水溪畔的大庄村,是彰化縣溪洲鄉東側的村落。
當地有個讓臺灣獨佔全球市場的經濟作物—「發財樹」。
當地有個讓臺灣獨佔全球市場的經濟作物—「發財樹」。
大庄村的水土承載著發財樹的生命史,也向我們道出屬於大庄村的故事。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原為濁水溪(西螺溪)下游與舊濁水溪(東螺溪)的分水口,早年河道不定,屬易氾濫的浮覆地。莿仔埤圳為清乾隆時期建造的民設水利設施,至日治時期列為官設埤圳。1920年濁水溪堤防建造後,開始穩定村落農業發展。經濁水溪灌溉,夾帶的沖積土壤為村落農耕條件良好的「黑土」。甘蔗、芭樂及馬拉巴栗分別為早期與晚近的經濟作物,堤防外河川地亦為農民承租與撿拾國軍砲殼之處。本庄與松腳巷分屬不同的庄頭,邊界鮮明。近年大庄社區辦理共餐活動,自各界挹注資源。清康熙後期(1715)至戰後1945年的濁水溪治理時期:莿仔埤圳、戊戌大水災、濁水溪堤防、堤防外強制遷村、稻作與紅甘蔗。 1945年至1980年代的衝突與分村時期:國軍砲陣地及流彈誤擊、退輔會與彰化大同農場的河川地接收、族群隔閡與分村、集體遷村陳情、漂流木與砲殼撿拾。1980年代至今的經濟作物時期:堤防水泥化、芭樂與馬拉巴栗轉作、馬拉巴栗分工、甘蔗業沒落、「中科四期搶水事件」、大庄社區共餐。
豐富藏品盡收眼底,授權開放歡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