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二崙鄉港後村

雲林縣二崙鄉港後村

地形
平原
地區
南部
產業類型
農業
族群
福佬
族群
客家

地區簡介

港後村位在雲林縣二崙鄉北側,村內可分為港後、荷苞嶼、四番地等三個聚落(社區)。其中四番地社區因緊鄰濁水溪,有大片堤外的溪底耕地,吸引許多人前來耕作,亦為港後村主要之西瓜產地。此外,臨濁水溪的地理環境也使得四番地冬季濁水溪揚塵問題嚴重,因此沿堤防還有1815號保安林與保存沙地生態的二崙自然步道。堤防內側的產業地景為小葉菜類為主,南側的荷苞嶼和港後社區則為平原地形,荷苞嶼為港後村最大之聚落,庄內之安平宮早期為鄰近聚落的信仰中心。港後聚落緊鄰荷苞嶼和油車村,聚落內歷史達百年的油車國小為港後村民共同的求學經驗所在。在族群方面港後與荷苞嶼接以李姓居民為主,但有趣的是兩個聚落卻有不同的信仰中心,荷苞嶼以安平宮為主,港後聚落則為鄰近大義村大義崙天后宮「五角頭」之一。

在地風貌

土地
物產
人文
在地風貌 > 土地
地下水井
一直到今天,地下水仍是雲林縣農業最重要的灌溉水源之一。據統計,雲林的地下水井數目為全台第一。儘管水利專家警告使用地下水可能引發如地層下陷等環境災害,但是如同二崙農民告訴我們的,若無地下水,當地的蔬菜產業根本不可能生存。地下水、農業與雲林水資源問題,至今仍糾纏著人們。
在地風貌 > 土地
砂石人工湖
伴隨著經濟起飛、營建需求增加以及淡水河禁採砂石,濁水溪自1990年代成為國內砂石業者重要的採砂點。緊鄰濁水溪的鄉鎮一方面受惠於砂石經濟、一方面又得忍受頻繁進出的砂石車。隨著政府宣佈禁採,砂石業退出濁水溪中下游,多數採砂點在河中央,但也有少數如圖所示是在路上採砂所遺留,積水成湖,默默記錄著這段過去。
在地風貌 > 物產
女工割菜
二崙鄉是臺灣最重要的小葉菜產區。由於小葉菜類每日都要出貨的產業特性,割菜、裝箱的人力成為小葉菜產業經營的主要人力成本來源。傳統上,割菜多以女工為主,但是隨著農村勞動力人口的老化,本地割菜工人的年紀漸長,近年來越來越仰賴移工的勞動力。晚近,甚至有移工自行招工收割、參與蔬菜拍賣市場的現象。儘管葉菜仍然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其生產條件已慢慢轉變。
在地風貌 > 物產
三合院與菜籃
港後村仍有許多三合院,儘管看似「傳統」,但這些三合院多為1970年代以後村民將原有住屋「改建」以後的結果。隨著人口老化與外移,三合院所住的人也漸漸少了。但是,其空間倒是讓仍留在村內的中壯年人口,在經營蔬菜產業時,有一個放置菜籃、紙箱等生產設備的地方。別小看這些菜籃,它背後其實有著因蔬菜產品特性所衍生的特殊產銷方式。
在地風貌 > 人文
安平宮繞境
安平宮位在港後村最大聚落荷苞嶼。也是港後村三聚落中的荷苞嶼與四番地的信仰中心。早年四番地尚未建廟時,即是分靈奉祀安平宮媽祖。此外,鄰近的大華村巫久厝過去亦屬於安平宮祭祀圈。然而,有意思的是,同屬港後村的港後聚落卻是以大義村的大義崙天后宮為信仰中心。行政區與祭祀圈的不一致,或許也訴說著不同行動者在不同歷史脈絡與考量下型塑的空間。
在地風貌 > 人文
聖家堂
在港後村荷苞嶼、港後兩聚落中間的小聚落頂港後,有間在雲林鄉下不常見的聖家天主堂。居住在頂港後的李姓家族成員在日殖時期在因緣際會之下信仰了天主教,第二代成員中甚至出了一位留學日本學習神學的臺灣神父。不過,隨著天主教在雲林的發展以及農村人口的減少,目前聖家堂已歸西螺的教會管轄,沒有自己的神父,平日也不再使用。但是保有鑰匙的李家人仍熱切地說著家族的信仰。

博覽藏品

豐富藏品盡收眼底,授權開放歡迎使用

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引西工作站
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引西工作站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引西工作站
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引西工作站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引西工作站
台灣省雲林農田水利會引西工作站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武惠堂
武惠堂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武惠堂
武惠堂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荷包嶼社區入口意象
荷包嶼社區入口意象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二崙鄉港後村荷包嶼社區活動中心興建誌
二崙鄉港後村荷包嶼社區活動中心興建誌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