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麥寮鄉海豐村

雲林縣麥寮鄉海豐村

地形
平原
地區
南部
產業類型
混合
族群
福佬

地區簡介

海豐村位於雲林縣麥寮鄉的西南方,東與麥豐村、麥津村相鄰,南以新虎尾溪與台西鄉蚊港村為界,西臨六輕離島工業區。居民慣於將海豐村區分為西半村 (海豐社區)、東半村 (楊厝社區)。西半村以文蛤飼養的內陸養殖魚塭占90%以上,少數土地為養豬、養鴨等畜牧使用。東半村則呈現三者混雜的狀況,鄰近西半村與北部的土地仍為養殖魚塭,其餘則多為旱作、休耕等農糧作物用地,以及畜牧使用地。西半村以社區發展協會、信仰中心安聖宮所在地「中溪」為主要聚落,歷任村長也多半出身自中溪。

在地風貌

土地
物產
人文
在地風貌 > 土地
廢棄豬舍與魚塭
有鑑於沿海地區環境惡劣,農耕不易,居民生活困苦,1970年代政府於海豐村推動「抗貧農業更新農漁牧綜合經營實驗計畫」,提供貸款興建豬舍,進行農耕、淡水養殖、養豬三種產業之循環經濟體系,企圖增加居民收入。雖因收成不如預期而導致農民陸續退出,轉為養殖漁業。但該政策將養豬從農家副業轉為專業化經營,推動許多技術革新,確實奠定了麥寮鄉的畜牧業基礎,更長年蟬聯全國豬隻頭數最高之鄉鎮。
在地風貌 > 土地
養殖魚塭
海豐村西半村自1970年代晚期開始將農田下挖為魚塭,早期引淡水養殖蜆類,後逐漸改以鹹水養殖文蛤,至今仍為西半村居民主要經濟來源。遠方為台塑六輕之煙囪,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石化工業區之一,1998年營運以來製造許多經濟利益,但其汙染排放也嚴重損害養殖漁業的收成。據漁民說法,文蛤產量已不到全盛期之一半。
在地風貌 > 物產
文蛤
文蛤是海豐村西半村自1980年代以來最主要的收入來源。苦於農耕收成不佳的村民將農田下挖為魚塭,引海水養殖文蛤,獲利甚豐,大幅改善生活條件。村民多從台西購買幼苗,養為成蛤,再由盤商收購銷往各地市場。目前西半村地景幾乎全為養殖魚塭,為台灣非常重要的文蛤產地。
在地風貌 > 物產
蜆類
1970年代,農業收成不佳的村民將農田挖掘為魚塭,以淡水養殖蜆類。鼎盛時期台北市場高達七成的蜆類都來自海豐。但好景不常,1986年韋恩颱風造成海水倒灌,蜆類外殼變灰,導致市場反應冷淡,都市消費習慣改變也讓蜆類需求降低。1980年代末期,西半村改以鹹水養殖經濟價值更高的文蛤,東半村則剩零星業者從事蜆苗培育。不過麥寮與台西為全台唯二得以培育蜆苗的地區,顯見其重要性。
在地風貌 > 人文
文蛤收成
文蛤養殖是海豐村主要的經濟來源。收成時需要大量人力幫忙,在麥寮、台西沿海地區衍生出獨特的工作型態。將文蛤捕撈上岸後,透過機器與人工進行層層篩選,區分出不同尺寸的文蛤。養殖業者會請工頭聯絡麥寮、台西有意願的居民,他們會在凌晨三、四點騎著摩托車到魚塭旁工作。薪資為六小時1200元,往後每多一個小時加100元。篩選工多半是女性,成為當地婦女賺取外快、貼補家用的重要途徑。
在地風貌 > 人文
安聖宮下元普慶
安聖宮是海豐村西半村的信仰中心,主祀雷府千歲。每年農曆3月、6月、10月都會繞境。3月媽祖生,以拱範宮媽祖為主神,路線橫跨鄰近五鄉鎮,安聖宮雷府千歲只是陪同。而6月雷府千歲誕辰與10月15日收平安時雷府千歲為主神,屬於自庄繞境,因此西半村六鄰的每家每戶都會繞遍,保佑村民平安。

特色展覽

用一個個的展覽,述說農村地方的動人故事

博覽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