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福興鄉粘厝庄

彰化縣福興鄉粘厝庄

地形
平原
地區
中部
產業類型
混合
族群
福佬

地區簡介

「粘厝庄」涵蓋現今的頂粘村與廈粘村,其聚落之名自清代以降不同支系的粘氏移民墾殖至此地,故而得名。粘厝庄各聚落的人群,也在謀求生計之時,各在庄內建立起凝聚親緣的信仰場所。甘蔗種植一度盛行於日治和戰後的粘厝庄,而載運甘蔗的糖業鐵路也形成了頂粘與廈粘的村落邊界。粘厝人的文蛤和牡蠣養殖,其生計範圍遍至福興的濱海與潮間帶,而近現代的製造工業廠房興起於庄內。迄今,位處舊濁水溪下游的粘厝庄,於工農之間持續發展。

在地風貌

土地
物產
人文
在地風貌 > 土地
東勢厝的養蝦魚塭
在福興鄉東勢厝少有的魚塭,主要經營泰國蝦養殖,面積約有兩、三分地。彰化福興因氣候因素,一年只有在清明時節開始投養蝦苗,約過四個月後,交由販仔收成,販仔再賣到釣蝦場或餐廳。南部會將公蝦與母蝦分成不同價位(公蝦價格較高),彰化並無,且販仔會以公蝦的高價價差賣到下游店家。
在地風貌 > 土地
頂粘溪仔外的文蛤魚塭
現今頂粘人還維持著近海牡蠣與內陸文蛤魚池養殖的漁業生計。1970年代,粘厝庄人至福寶和頂粘濱海挖取堀仔,養殖文蛤。目前文蛤養殖業者以抽取藻水或發酵池「肥水」為主要養殖方式,另外以潑灑魚粉或吊餵工作魚為輔助方式。
在地風貌 > 物產
載運帶殼牡蠣
粘厝庄的牡蠣產業,相較於廈粘以頂粘為多,現今的蚵農還有二、三十戶,主要的養殖區域則是利用福寶溼地潮間帶淺海養殖牡蠣,銷售的牡蠣又分為帶殼與不帶殼銷售方式,在中秋節前後開始會採購帶殼牡蠣的訂單。
在地風貌 > 物產
養蚵人家
粘厝庄的產業,以養蚵的養殖漁業知名。主要的養蚵區域為福寶海堤外之溼地,此區域為彰化區漁會管理的漁權承租地,蚵農得申請租地,裝置蚵架養殖牡蠣,該區域為許多粘厝庄漁民維持生計的地方。早期全盛時期粘厝庄超過百戶的養蚵人家,現已漸漸沒落。
在地風貌 > 人文
女工開蚵作業
粘厝庄聚落,九月下旬上午有許多戶蚵農正在剖蚵。當地的開蚵工作,主要為主業並非牡蠣養殖,也沒有蚵田的家戶,家裡中年以上的女性(60歲以上)以賺取外快、貼補家用的方式,到別的養蚵人家幫忙開蚵,她們彼此相報牡蠣的消息,到鹿港或福興的蚵農家協助開蚵工作,具高度移動性。
在地風貌 > 人文
漁民採收文蛤作業
現今頂粘村的飼養文蛤產業主要為內陸漁塭養殖,範圍多集中於舊濁水溪以西區域。在文蛤養殖過程中,採收及篩選工作相當繁雜,傳統的採收及篩選作業大都以人工為主,所以效率不高。近年來開始多用文蛤採收機及揀選機,提高文蛤採收量並能縮短採收時間。

博覽藏品

豐富藏品盡收眼底,授權開放歡迎使用

粘厝庄蔗園與糖鐵火車舊照片壁報
粘厝庄蔗園與糖鐵火車舊照片壁報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頂粘廈粘交界的廢棄建案
頂粘廈粘交界的廢棄建案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頂粘廈粘交界的聚集場所
頂粘廈粘交界的聚集場所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頂粘溪仔外的甘藷田
頂粘溪仔外的甘藷田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頂粘社區入口意象
頂粘社區入口意象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頂粘文武宮路口的幼兒園與醫療院所路牌
頂粘文武宮路口的幼兒園與醫療院所路牌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頂粘溪仔外的高麗菜園
頂粘溪仔外的高麗菜園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頂粘村往東勢巷標示牌
頂粘村往東勢巷標示牌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貢獻與參與

募集農村在地展覽與藏品,分享您的精彩創作

臺灣農村說故事

活動時間
2021/03/01 - 2021/08/31
簡介
徵集臺灣農村記憶,邀請您說出自己家鄉的故事
展覽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