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茂林區多納里

高雄市茂林區多納里

地形
山地
地區
南部
產業類型
農業
族群
原住民

地區簡介

「Kungadavan(古納達望)」3、400年來從未遷移過的部落,豐富的生態環境溫飽了族人,孕育了古老文化。頭目、貴族、平民、勇士,各自恪守位階身份與職責,維繫社會組織的運行,而人們的生活就在季節遞嬗裡開展,狩獵、漁撈、採集、游耕,隨著四季更迭依循天地準則運行著。大地之母滋養出豐饒的生活樣貌,祭儀、工藝、服飾、飲食、樂舞…,在時間淬煉下綻放燦爛,就算面對時代起伏轉折,部落依舊發展出自成一格的因應之道,繼續譜寫族群風華。

在地風貌

土地
物產
人文
在地風貌 > 土地
石板屋
老多納人的一生離不開石板,出生時以尖銳的石板割斷臍帶、呱呱落地,終其一生居住在冬暖夏涼的石板屋裡,過世後則埋在石板屋底下。70年代時,家家戶戶都還是傳統的石板家屋,沿緩坡而建、櫛次鱗比的石板屋群,在群山環抱的曠野中構成美麗壯觀的景象,而後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水泥樓房,目前僅存幾間石板屋見證著歲月流轉。
在地風貌 > 土地
水田
為將族人集中管理並嚴控山地林野,日治時期強迫族人放棄游耕燒墾的旱作模式,透過修築水利系統改為以水稻為主的定耕農業,將水田平均分配給族人耕種。從部落自主時期的刀耕火種,歷經日治時期的水田定耕,再到國民政府實施水稻休耕政策,轉種果樹、紅藜等經濟作物,一方水田裡的光影變化,訴說著世事滄桑,也刻劃著生活剪影。
在地風貌 > 物產
咖啡
八八風災後新興的經濟作物,咖啡園分佈從海拔400公尺到1200公尺,每年10月至隔年3月間,果實隨著天候從低海拔區域開始變紅,接著中海拔、高海拔輪番成熟。摘下後採日曬、水洗或蜜處理等方式,去除外果皮、果肉、果膠與銀皮後取得咖啡生豆,接著一一挑豆,檢查顏色、光澤、形狀,嚴選顆粒飽滿、均勻熟成的完美果實,方能烘焙出濃郁香醇的多納咖啡。
在地風貌 > 物產
小米
小米為傳統農作代表,栽種過程蘊含豐富的生態智慧,呈現社會規範、禁忌、分工等文化意義,整個歲時祭儀的建構更是以小米生長過程為核心而開展。隨著經濟型態與生活慣習轉變,小米規模銳減,由此導致環環相扣的小米文化趨於崩解,這是時代的必然與無奈,然迄今仍有少數堅持種小米的老人家,努力維繫著人和作物及土地的關係,看顧小米的身影令人感動。
在地風貌 > 人文
keai傳情小米束/稻米束
每逢小米/稻米收成季節,家有未婚男孩的媽媽們,總會精心挑選飽滿的小米穗/稻穗,編織成美麗的小米束/稻米束,到了部落舉辦祭典時,將小米束/稻米束連同年糕及兩條魚,贈送給心儀的女孩子。小米束/稻米束,寄託著男孩的愛慕之情與追求之意,而收到的小米束/稻米束愈多,就愈彰顯著女孩的優秀賢能。一年兩回的keai傳情,是多納獨有的含蓄浪漫。
在地風貌 > 人文
Tabesengane黑米祭
「黑小米是神靈賜與的禮物。」耐人尋味的傳說賦予小米無可取代的神聖性。每年7月15日舉行的Tabesengane黑米祭為多納最盛大的祭典,男子打獵捕魚、婦女釀酒打年糕,族人群聚在頭目家同飲共食,以樂舞慶祝豐收也感謝神靈保佑。僅管如今祭儀已走向觀光化,但在大頭目家攜手圍舞為祭典揭開序幕,仍是在種種變動下的不變,象徵著擁護傳統領袖之威望。

主題精選

找影音

紀錄片,認識村落的生活點滴

博覽藏品

豐富藏品盡收眼底,授權開放歡迎使用

多納黑米祭
多納黑米祭
高雄市 茂林區
烹飪工法-icibi 加入食材
烹飪工法-icibi 加入食材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烹飪工法-icibi 準備食材
烹飪工法-icibi 準備食材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烹飪工法-icibi 添薪加柴
烹飪工法-icibi 添薪加柴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烹飪工法-icibi 整地
烹飪工法-icibi 整地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烹飪工法-icibi 生火
烹飪工法-icibi 生火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烹飪工法-icibi 以姑婆芋葉覆蓋食材
烹飪工法-icibi 以姑婆芋葉覆蓋食材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烹飪工法-icibi 疊石
烹飪工法-icibi 疊石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