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三星鄉
宜蘭縣三星鄉
地區簡介
舊名「叭哩沙湳」的三星鄉位於蘭陽平原西側山麓地帶,為平原最晚開發的區域,清道光年間才由噶瑪蘭族、漢人與西部流蕃入墾。1920年日本政府改為「羅東郡三星庄」,「三星」地名沿用至今。
三星鄉北側的蘭陽溪流經蘭陽平原形成一沖積扇,三星鄉即位於此沖積扇扇頂處,加上因發電廠而形成的安農溪,讓三星鄉灌溉水源豐沛,水質混濁含砂而土壤肥沃,使得三星地區擁有優良的農業條件。在地居民在此基礎上逐漸打造出優良且高知名度的稻米、蔥、蒜、銀柳、上將梨、茶葉等農產品,為地方與農民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也打響「三星」的名聲。
2006年雪山隧道通車後,大幅縮短台北至宜蘭的距離,擁有良好環境的三星鄉開始蓬勃發展休閒旅遊產業,原有的一級生產農業也逐漸轉向發展休閒農業,農民紛紛成立觀光農園或休閒農場,帶來觀光人潮並提供新經濟活動被創造出來的機會,展示了三星鄉農業六級產業化的可能性。
在地風貌
大正年間日本政府在蘭陽溪上游興建天送埤發電所,以暗渠引蘭陽溪水進入九芎湖沉砂,再利用百餘公尺的高低落差進行水力發電。發電後放流之水則成為安農溪的源頭,並依此修建灌溉水路。戰後,政府接續改善水圳,提供三星鄉、羅東鎮、冬山鄉與五結鄉等地區灌溉用水。1960 年代,政府在安農溪下游建造分洪堰,將溪水下游一分為二,分別提供三星與冬山地區之灌溉用水,解決了過去兩區農民爭水的問題。
2010年開始,民間與政府合作整治安農溪,利用湧泉、水流、綠帶等自然資源,發展親水、自行車道、泛舟與公園高爾夫球等觀光遊憩功能。
1960年代開始,政府為了提升農地利用、推動機械化、改善農村經濟等目標,開始推行「農地重劃」政策,將適合從事農業生產的土地重新規劃,讓每塊農田皆能臨路,並整理灌溉與排水水路等。三星鄉也在1980年代起陸續進行分區農地重劃工程。重劃後的農地,改善了過去路面高低不平整之狀況;方正的農地也讓機械化農作得以進行;農地臨路加上取代石頭路的柏油路,讓農產更方便運銷,這些成效也間接吸引不少外地人來此耕作。
不過重劃後的農地也有利於房舍興建,促成移居者湧入建造農舍,衝擊了三星鄉的農業發展,也改變了三星的地景。
三星蔥不僅是當地居民重要的收入來源,也是三星鄉的重要農產品牌。三星蔥的特色是蔥白較長,蔥農在田間做出畦與溝,將蔥種在厚達30公分的土層中,並以曬乾的稻梗取代黑色塑膠布鋪在田間,除環保外,也有抑制雜草生長、保濕、防曬、防治過多雨水等功能。
由於三星地區土壤為溪流沖積形成的板黏岩沖積土,黏性土質讓蔥農在採收後,需要花費大量人力與時間來洗淨根部的黏土,因此許多家戶靠近水圳處,都設置有規模或大或小的洗蔥亭。
「上將梨」的名稱,與地名「三星」有關,因為軍階中能在制服上佩戴三顆星星者,即為「上將」。
早年由於稻米過剩等問題,政府推廣水稻休耕及轉作,三星鄉部分稻農便開始種植高接梨與其它作物。由於梨樹開花期恰好為三星的雨季,有梨農便將小雨傘裝在梨花枝條上,以免雨水影響梨花授粉。因成效佳,梨農們紛紛仿效,成為三星梨園的特殊景觀。
休閒農業的發展也促成梨農發展出讓遊客認養梨樹並親自來採收體驗的經營方式,成為三星上將梨的產業特色。
休閒農業政策的推動讓三星鄉逐漸成為以「採蔥體驗」為名的旅遊勝地。 許多休閒農場結合農業與休閒旅遊,推出以三星蔥為主軸的體驗活動,包含採蔥、洗蔥體驗,以及蔥油餅DIY等,讓民眾體驗的同時也藉此協助蔥農銷售。
在地人自豪地說,三星鄉從一個沒有賣蔥油餅的地方變成了靠蔥油餅便創造上億產值的鄉鎮。我們看到三星全鄉靠著蔥形成了結合生產、加工、飲食以及讓消費者體驗的六級化新產業。三星蔥已不再只是單一生產與銷售的一級產業。
「大洲車站」為日治時期羅東森林鐵路中的一站,是少數仍存的木造車站。 大正年間日本政府於太平山區開採森林資源,起初透過溪水集運木材,天送埤發電所完工後,為了持續運送木材資源而修築森林鐵路。此軌距較短的「五分仔車」除了運送木材,也載送當地居民往來,為當時三星地區重要的交通設施,一直到1979年隨林業沒落而停駛。
近年來地方政府與民間著手規劃以林業及森林鐵路的歷史與文化推動車站修復、活化與觀光,除了知名的「天送埤車站」外,大洲車站也是其中一個被修復的木造車站。
2019年時當地的青年團體「還想試試」在大洲車站成立了「大洲借問站」遊客服務中心,引進各方資源舉辦藝術表演、結合火車文化的手作DIY等活動,也透過市集展售當地農特產品,發展地方特色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