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

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

地形
丘陵
地區
南部
產業類型
農業
族群
福佬
族群
客家

地區簡介

紫雲村位於嘉義竹崎沿山地帶。牛稠溪上游支流濁水溪及清水溪,分別從一北一南環抱。介於山與平原之間,為本村特色。開墾前為鄒族鹿麻產社之獵場,17世紀《台灣地里圖 》 裡便畫有奔跑的鹿群與捕鹿人。自1685年朱姓、蕭姓墾首開墾以來,兩溪包夾之平原區域,建立了埤圳,多種植稻田、甘蔗與菸葉。相對於鄰近多山的村落,一望無際之田園風貌使得本村有「田洋」之舊稱。近50年來,紫雲村與臺灣同步走過時代變遷,經歷以農養工、工商業發達的衝擊,村中農業人口走向高齡化,土地亦因繼承而分割,但也形成多元化的「拼布」風貌。目前村中11個聚落,以多樣的精緻蔬果農作物,打造出獨特的遠地市場產銷網絡與生活文化。

在地風貌

土地
物產
人文
在地風貌 > 土地
從「田洋」到「拼布」
紫雲村位於嘉義竹崎沿山地帶,牛稠溪上游支流一北一南流經此處,兩溪包夾之平原區域在過去多種植稻田、甘蔗與菸葉,一望無際之田園風貌使得此村有「田洋」之舊稱。近50年來,與臺灣同步經歷時代變遷,加上多代子孫繁衍從而將繼承土地越分越小塊,從遼闊的田洋風光轉變成現在多元作物,遠看地景有如拼布的樣貌。
在地風貌 > 土地
沿山公路旁阿勃勒盛開
儘管竹崎鄉民還是以田洋稱呼今日的紫雲村,從沿山公路臺三線轉彎進入縣道159,進入眼簾的已不再是一望無際的田園風光了。兩條主要道路旁是如虛線般時而出現的販厝,或是幾兄弟一起霸氣自建的透天厝、經濟條件好的鄉民蓋的有圍牆的別墅。中間偶而撇見苗園的招牌,樹籬笆圍起的百香果園、果實妥善包好的芭樂園、荔枝樹林、龍眼樹林等等。村口民居的阿勃勒花在初夏盛開。
在地風貌 > 物產
秋末,社區活動中心正在舉行「推動地方產業文化活動」,鄰近的土地地主將土地交給想做且有氣力做的人去種植,忙著種蒜的村民長輩沒有參加近在咫尺的市集活動。急著快快種下的蒜是為了要賣給熟客做年菜用的,快要可以收成的時候,鄉民熟客就會自己騎車過來購買。許多村民的農產品隨著節氣與產季,買過吃過的人成為熟客,就這樣口碑行銷,供不應求。
在地風貌 > 物產
荔枝
初夏,位於紫雲村的荔枝園裡,臨時搭建的荔枝採收、揀枝、包裝工寮裡,恰好沒有一位是紫雲村民。組建荔枝採收隊的是從鄰鄉前來貿荔枝的業主,按照工作性質,以每人一天1200-1800元不等的價格在荔枝收成期間與時間賽跑。荔枝採收工、包裝工多是務農經驗豐富的農村婦女,採收作物的勞力付出能夠直接換取現金貼補家用。
在地風貌 > 人文
燒化大士爺神像
鹿紫大士爺普渡:又稱為聯庄普渡,由鹿滿紫雲兩村部分村民協同,固定於每年的農曆七月二十五日舉行,以往在兩溪交匯處舉行的活動還包括放水燈、跳鍾馗等。今日只剩下跳鍾馗,地點則改於附近空地。要價幾萬元的紙紮大士爺神像會在當日儀式結束後,擺放面朝嘉義縣民雄鄉的方向,與堆疊的金紙一同燒化。
在地風貌 > 人文
碧山岩觀音聖誕犒將
紫雲村的信仰中心為碧山岩,碧山岩觀音聖誕為每年農曆11月19日,每個月都舉行的犒將祭祀在這個月就安排在同一天下午,平常的月份裡只在十五晚上一起「呷會」。以前「碧山岩熱鬧」的那天是各家自辦流水席,現在則是一同在廟埕舉辦。2019年碧山岩觀音聖誕那天晚間的平安宴流水席多達88桌。

博覽藏品

豐富藏品盡收眼底,授權開放歡迎使用

村長家炸轎
村長家炸轎
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
封箱02
封箱02
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
張明德與星蘋果04
張明德與星蘋果04
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
青少年團契華語唱聖歌
青少年團契華語唱聖歌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鋼管舞舞台車與歌仔戲棚相對位置
鋼管舞舞台車與歌仔戲棚相對位置
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
米籮裝供品金紙1
米籮裝供品金紙1
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
嘉茂企業社工作現場2
嘉茂企業社工作現場2
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
酪梨園的自動灑水器
酪梨園的自動灑水器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