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尾人要前往烏日辦事,多會找擺渡人搭棑仔橫渡烏溪
作者
王鉦勛
|
典藏者
王鉦勛
在連結溪尾與烏⽇⾏政中⼼的溪尾⼤橋尚未完⼯的歲⽉ ,擺渡是當地居民重要的交通方式。
溪尾居⺠若要到鄉治所在的烏⽇洽公,早年須先往南接臺14線東⾏到草屯,經臺3線到霧峰後再到烏⽇;或⻄⾏經芬園,再經⼤肚橋到烏⽇。⽇後臺63中投公路、臺74線及國道3號相繼通⾞,仍未能順利解決溪尾⾥的交通問題。
若不⾛陸路,早期烏⽇鄉公所曾在溪尾興辦公設⽵筏,利⽤⽵筏為⽔上交通⼯具,⽔淺處則直接涉⽔步⾏。 當地最多曾有三處渡⼝,⼀處在貓羅溪岸,⼀處在村莊北端,
載客度過烏溪或貓羅溪。八七⽔災後,渡⼝移往⽜路坡(即⽜羅崁⼀帶,由烏⽇鄉公所每年編列預算雇請船夫,免費載客通⾏烏溪兩岸。
溪尾居⺠若要到鄉治所在的烏⽇洽公,早年須先往南接臺14線東⾏到草屯,經臺3線到霧峰後再到烏⽇;或⻄⾏經芬園,再經⼤肚橋到烏⽇。⽇後臺63中投公路、臺74線及國道3號相繼通⾞,仍未能順利解決溪尾⾥的交通問題。
若不⾛陸路,早期烏⽇鄉公所曾在溪尾興辦公設⽵筏,利⽤⽵筏為⽔上交通⼯具,⽔淺處則直接涉⽔步⾏。 當地最多曾有三處渡⼝,⼀處在貓羅溪岸,⼀處在村莊北端,
載客度過烏溪或貓羅溪。八七⽔災後,渡⼝移往⽜路坡(即⽜羅崁⼀帶,由烏⽇鄉公所每年編列預算雇請船夫,免費載客通⾏烏溪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