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12個藏品
同安厝福德祠
同安厝福德祠
臺中市烏日區溪尾里
同安厝福德祠位於同安厝北面,烏溪堤防邊,奉祀土地公、土地婆,龍邊有大榕樹(社樹)一棵,現廟貌為2003年由同安厝福德會重建。該祠設有平安發財燈,於每年農曆正月十六日舉辦開燈科儀。同安厝福德會亦長年捐助烏日溪南國小、螺潭國小等學校獎助學金,嘉惠學子。
貓羅溪畔吃草之水牛
貓羅溪畔吃草之水牛
臺中市烏日區溪尾里
位於兩溪匯流處的溪尾里擁有水源充足、水草肥美的畜牛環境。早期溪尾農家清晨牽牛犁田,日漸正午時則將牛隻引至烏溪堤防外覓食。 蘇識宇,《溪尾里人類生態志》,台北:中央研究院暨行政院農委會,2022。
林大神爺廟
林大神爺廟
臺中市烏日區溪尾里
林大神爺廟為同安厝聚落廟宇之一,位於烏溪堤防邊,主祀林大神。相傳林大神為明鄭舊部,曾率軍敗荷蘭人於烏日同安厝,後遭荷軍所圍,絕糧而死,其英魂憑依於茄冬樹,後託夢於同安厝蔡家人,便由村民於民國41年興建小廟一座,屢次顯靈護佑村民,現廟貌為民國74年重建,舊廟包覆在新廟中。 資料來源:
現代烏溪堤防
現代烏溪堤防
李宗霖
烏溪築堤技術石咬石
烏溪築堤技術石咬石
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
烏溪堤防
烏溪堤防
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
烏溪堤防旁的聚落
烏溪堤防旁的聚落
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
烏溪堤防
烏溪堤防
1931年日本政府出資實行烏溪治水計畫,聘請當地村民協助,共同建造烏溪堤防,並於1939年完工。
溪尾寮居民「沿著堤防」,往草屯避難
溪尾寮居民「沿著堤防」,往草屯避難
本圖表示八七水災時,溪尾寮居民大多沿著烏溪堤防往草屯的方向避難。 同時,有溪尾寮居民表示,當時溪尾寮淹大水跟貓羅溪比較有關,跟烏溪反倒無關。 原因有二:第一,相較於烏溪,貓羅溪的河床較淺而窄小,儲水量遠低於烏溪,再加上當時還沒有修築河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