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515個藏品
長輩撿青蔥_老照片
長輩撿青蔥_老照片
屏東縣屏東市歸來社區
攝於現歸義巷45號,民國78年。 照片中為吳天成先生母親正在整理青蔥。當時把青蔥與牛蒡在四分地輪種,青蔥收成後以手工整理成一束一束,一束有五斤重。收成、整理完畢後,便會將這些青蔥運送至和生市場販賣。
社區地理環境-牛蒡田
社區地理環境-牛蒡田
屏東縣屏東市歸來社區
歸來三寶之一-牛蒡。 一年一收的歸來牛蒡成本較高,故在第一級產業無法與其競爭,因此主要走向第二級產業定位,並成立「歸來牛蒡」品牌。
社區美食_歸來肉圓
社區美食_歸來肉圓
屏東縣屏東市歸來社區
歸來肉圓所販售的肉圓,屏東肉圓有別於中北部,以蒸的手法烹調。因歸來產牛蒡,亦有販售牛蒡肉圓。肉圓為當地人早餐與午餐的小吃。
牛皮潭福德祠
牛皮潭福德祠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
客家人常在家門口設有「天官賜福」的香位,有些會用紅紙黑字寫後貼在門邊,與閩南人在門外插香道理相同,皆是平日祭拜玉皇大帝、或天官的方式。此為牛皮潭福德祠的「天官賜福香座位」,鑲於金爐之上,頗具特色。
牛皮潭福德祠
牛皮潭福德祠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
鄰近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的「牛皮潭」,為當地已經消失的水潭。過去居民見此潭水消退後,原想要整理成可耕種的農地,但此潭就突然冒出水來,因此本地客家人認為此潭十份「調皮」,而稱為「牛皮潭」。在潭邊有一座土地公廟是1980年代所建。
成群結隊覓食的水牛群
成群結隊覓食的水牛群
臺中市烏日區溪尾里
農業機械化時代以牛犁田雖已不復見,但晚近兩溪溪畔卻出現數以百計的牛群,晨間從貓羅溪南岸出發,最終黃昏時到達烏溪北岸。牛群恣意於溪畔間逐水草而食,集體揚塵而去,被戲稱為「臺灣版的非洲草原動物大遷徙」而成為景點。牛群主要經濟價值在於「肉牛」,由於運動量大,其肉質勝過一般圈養者甚多。
貓羅溪畔吃草之水牛
貓羅溪畔吃草之水牛
臺中市烏日區溪尾里
位於兩溪匯流處的溪尾里擁有水源充足、水草肥美的畜牛環境。早期溪尾農家清晨牽牛犁田,日漸正午時則將牛隻引至烏溪堤防外覓食。 蘇識宇,《溪尾里人類生態志》,台北:中央研究院暨行政院農委會,2022。
20201126_火燒牛稠終點防潮閘門02
20201126_火燒牛稠終點防潮閘門02
雲林縣臺西鄉五港村
20201126_火燒牛稠終點防潮閘門01
20201126_火燒牛稠終點防潮閘門01
雲林縣臺西鄉五港村
乾式牛糞裝袋作業
乾式牛糞裝袋作業
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
海豐堀的一處曬牛糞空地
海豐堀的一處曬牛糞空地
彰化縣福興鄉福寶村
20200623_屋背山牛右耳_李天裕
20200623_屋背山牛右耳_李天裕
臺中市東勢區大茅埔地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