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

地形
平原
地區
南部
產業類型
農業
族群
客家

地區簡介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位處屏東平原沖積扇湧泉地帶,且坐落東港溪與隘寮溪會合處,水資源豐沛,故自清代稻米產業興盛,地方經濟繁榮。不過,西勢受惠於「水多」的自然環境,同時卻受害於水患。每逢夏秋雨季,隘寮溪經常暴漲氾濫。直至1920、30年代,總督府進行下淡水溪治水工程,將隘寮溪截斷在上游,才減少了水患。隘寮溪的舊河床在治水後成為廣大的新生土地,而其也蘊含豐富的砂石資源。1920年代以後,總督府陸續興建嘉南大圳、基隆及高雄港、縱貫鐵道海線路段等大型公共工程,對砂石的需求大增,西勢一帶因砂石業的興起而更加發展。成為地方新興資產階級的砂石業者,大力發展地方鸞堂信仰,更在戰後初期主導了當地作為六堆客家文化及認同象徵的「六堆忠義亭」之重修。

另一方面,西勢村的生計自清代以來以農業為主,生產稻米為其大宗,直到戰後初期,仍有「米穀產地」美稱。但至1950年代,因糧食增產政策,使得米價趨於平穩甚至下跌,村民遂逐漸走向多樣化經營,種植高經濟價值的作物,如蓮霧、檳榔、香蕉等,或者從事養豬及養殖漁業。尤其檳榔的需求隨著1960、7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而增加。1997年口蹄疫的大流行,更促使當地養豬戶紛紛轉業投入檳榔生產,檳榔產量逐漸超過稻米,成為西勢主要的農作,種植面積曾高達當地可耕地面積70%。直至近年來因嚼食檳榔人數減少,檳榔市場又呈現萎縮趨勢,於是有村民投入新興作物的栽種。

在地風貌

土地
物產
人文
在地風貌 > 土地
砂石界
界標位於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的隘寮溪西北橋北岸左側,為砂石開採的界線。早期臺灣投入基礎建設與民生建築等工程,需使用砂石作為建材,而隘寮溪內蘊藏大量砂石,故吳才華家族在鄰近地區開設砂石場「隘寮溪砂石公司」進行採收,範圍即以此界碑為止。在全盛時期,有多達兩、三百位西勢及附近村民成為吳家員工,其發放的票券還曾作為員工至商家換取物品的憑證。而砂石場今已不存,原址變成養鴿場與空地,只存此一界碑還可遙想這段歷史。
在地風貌 > 土地
水門
本座水門位於竹田鄉永豐村西勢國小的東北方,為隘寮溪「中二排」所屬的水門,它的形式為手動式閘門,水泥構造,共有四道門扉。水門之啟閉,可以控制水路水流,有擋水、制水功能。早期西勢村與永豐村的孩童,會至水門附近戲水遊玩。此外在該水門的周圍,也可以看到大量的檳榔樹。
在地風貌 > 物產
檳榔
西勢地區早期原以稻米生產為主,1950年代糧食增產政策,使米價趨於平穩甚至下跌,村民走向多樣化經營,種植蓮霧、檳榔等高經濟價值作物,或從事養豬及養殖漁業。之後臺灣經濟起飛,檳榔市場需求提高,加上1997年口蹄疫爆發,養豬戶亦轉而投入檳榔生產,使檳榔逐漸成為當地主要農作物。
在地風貌 > 物產
觀賞魚養殖
屏東的觀賞魚養殖區域,包含屏東、九如、里港、竹田、內埔、潮州、新埤、東港(半鹹水型)等地區,竹田地區以繁殖平價觀賞魚為主。因同一物種養久容易產生病菌,故當地的養殖業者會進行輪養,並於飼養前投放茶箍,消毒魚池。
在地風貌 > 人文
盤花
在覺善堂的供桌上,放有色彩鮮豔的花飾「盤花」。盤花是客家婦女的信仰禮敬方式,亦是平時的休閒活動,許多六堆地區的家庭,會在自家農園種植花朵,做成盤花,祭祀神明。祭拜過的盤花,曬乾後可於洗澡時使用,被認為具有收驚、除穢功效。每年六堆會舉辦「盤花競賽」,讓更多人認識這項習俗,並傳承此一客家文化。
在地風貌 > 人文
忠義祠
六堆忠義祠位於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鄰近覺善堂(天公廟)。原奉祀在朱一貴事件中亡故的六堆民眾,而後吳福生、林爽文、莊大田、陳洋、乙未抗日等事件中的殉難民眾,亦入祀其中。其入口處樑上繪有「朱一貴事件」與「乙未抗日」的圖樣,別具風格,亦有歷代臺灣重要人物的題匾,見證臺灣的歷史發展。

主題精選

找歷史

時間軸,探索土地的過去到現在

博覽藏品

豐富藏品盡收眼底,授權開放歡迎使用

縣官埤水門附近之七尊神
縣官埤水門附近之七尊神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
碰坑口
碰坑口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
屏東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域圖
屏東農田水利會灌溉區域圖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
隘寮溪畔的砂石採掘界碑
隘寮溪畔的砂石採掘界碑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
觀賞魚養殖
觀賞魚養殖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