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藏品

探索24282個藏品
廢棄之私設地下水井
廢棄之私設地下水井
屏東縣 佳冬鄉 塭豐村
位於海堤內設置之地下水井取水口,現已受泥沙覆蓋。當初設置時未免受到外界的破壞,還以紅磚搭建外牆隔離。
海邊地下水管線
海邊地下水管線
屏東縣 佳冬鄉 塭豐村
目前仍盤據海堤的地下水管。圖中也可見海堤分隔的兩端路面高低差:堤外沙灘高,而堤內路面低。塭豐村這一側為海水所虎視眈眈。
塭豐_環境_空拍
塭豐_環境_空拍
屏東縣 佳冬鄉 塭豐村
塭豐_環境_空拍
塭豐_生計_001
塭豐_生計_001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養殖漁業是塭豐主要的經濟活動,塭豐常見的硬底、水泥池,不若傳統向下挖的土池,硬池的造價高,一平方公尺約一萬台幣。但相較於土池,有著清汙方便、易於維持水質的優點,且高於地表,池底埋有排水設施,較不易受到水災的影響。由於水泥池成本造價高昂,養殖的物種也多以高經濟價值的物種為主。
塭豐村的設施一覽表
塭豐村的設施一覽表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村的設施一覽表
塭豐_文化與生活_002
塭豐_文化與生活_002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_文化與生活_004
塭豐_文化與生活_004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_生計_002
塭豐_生計_002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塭豐_社會_008
塭豐_社會_008
中央研究院 社會學研究所
屏東市瑞光路延伸通車(取自潘孟安臉書)
屏東市瑞光路延伸通車(取自潘孟安臉書)
中央研究院 數位文化中心
歸來市集作物
歸來市集作物
歸來社區發展協會
屏東市歸來社區農業土地利用
屏東市歸來社區農業土地利用
中央研究院 數位文化中心
社會群體認同-慈天宮歸來媽制服
社會群體認同-慈天宮歸來媽制服
國立屏東大學 社會發展學系
農業地景-青蔥田
農業地景-青蔥田
國立屏東大學 社會發展學系
歸來河洛八音
歸來河洛八音
中研院數位文化中心
斗南馬鈴薯面積年年增加
斗南馬鈴薯面積年年增加
豐年社
圖為1982年3月出版的《農業周刊》所刊載〈斗南鎮馬鈴薯面積年年增加〉,內容提到斗南鎮馬鈴薯種植最多的是「五豐」,其次是「卡地那」、「大葉」。
交通資訊-歸來車站2
交通資訊-歸來車站2
國立屏東大學 社會發展學系

頁面